就像一个惊人的弧线,越过颤抖的横梁。隆冬的杜塞尔多夫,再一次见证了中国田径的辉煌。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2019年国际田联世界室内巡回赛上,中国选手王宇以2.34米的成绩获得男子跳高比赛第二名,打破了张国伟在2014年创造的2.33米的全国室内纪录。从清华学霸到跳高王子,王宇的 1 厘米突破充满了故事。
日本的对手很凶猛
王磊的突破或许来自于对手一步步紧逼的兴奋——在杜塞尔多夫,日本跳高名将托比直人也取得了一模一样的结果。不过,因为当他打出 2.34 米的高度时,王宇用了两次,而户部直人只用了一次就成功了,所以王宇与冠军擦肩而过。
在这个月之前,日本男子跳高根本不值得一提。该国的室内男子跳高纪录是 2.28 米,由 Naoyuki Daigo 在 13 年前创造。让 Naoto Tobe 发生“醍醐赋能”变化的是他在去年年底进行的一次技术改造,他从双臂跳跃变成了只举起右手。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站,Naoto Tobe 连续突破四个级别,2.29 米、2.31 米、2.33 米和 2.35 米——经过四场比赛,Naoto Tobe 一口气将日本跳高纪录提高了 7 厘米!
在远部直人参加的比赛中,王宇参加了其中的三场比赛,分别跳出了 2.31 米、2.27 米和 2.34 米。可以预见,在今年的户外赛季中,王宇和縅部直人将成为彼此的劲敌。
早日成名并稳步提高
在跳高比赛中,王宇并不是新人。1991年出生的王宇,早在2013年就已经“爆”了。在当年的国际田联挑战赛上,王宇以2米33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得冠军,但此后再也没能突破。
经过几年的冬眠,上一季,王宇迎来了爆发。在 5 月的尤金钻石联赛上,他以 2.32 米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过去五年的第三名;7月,王宇在田径世界杯和钻石联赛摩纳哥站以2.27米和2.30米两度获得银牌,8月在雅加达亚运会上,王宇以2.30米的成绩为中国田径队夺得亚运会跳高金牌。
好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刚刚开始的室内赛季中,王宇在四场比赛中两次跳出了2.30米。王宇坦言,在他这个年纪,比赛只会比一场比赛少,所以他会珍惜机会,多打球,多享受比赛。
对于新创造的全国纪录,王宇坦言,这 1 厘米的生长对他来说意义重大,“我真的等了很久了。我认为这不仅是对我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回报,也是对很多像我一样坚持跳高梦想的伙伴的动力。”
学霸理论助力跳高
被誉为“跳高吴彦祖”的王宇,不仅跳高优秀,还是清华学者。
2010 年 3 月,王宇获得了清华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资格,成为了一名准清华大学学生,但他仍然坚持参加高考:“高考毕竟是一种体验,我想体验一下。最终,他的文化课成绩也达到了清华大学的入学门槛。
对于王宇来说,训练量大,学习任务重,要做到平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由于他不是职业运动员,他必须自掏腰包找人帮他踩腿放松。受伤后,必须找医院进行针头、超声和其他相应治疗。从
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王宇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并于去年获得了硕士学位证书。大学期间,王宇并没有因为训练而放弃学习文化课程,每门科目的成绩基本保持在 80 分以上。王宇曾说:“我只是清华大学一个很普通的学生,我的人生没有任何改变。良好的心态帮助他平衡了训练和学习。值得一提的是,王宇还将学到的物理知识融入到高中跳伞中,大功不可没。
作为一名学生运动员,王宇打破了很多人对各大大学“书”的认知,同时也改变了那些认为运动员“四肢健壮、头脑简单”的观念。
理工学院的身高
这
第一次采访王宇是在六年前,当时他刚刚跳出 2.33 米,就被誉为中国下一个跳高王子,并有望接替朱建华的衣钵。他帅气的脸庞为他吸引了很多粉丝,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谈话。与一些运动员磕磕绊绊的印象派答案不同,他的回答总是很贴切问题,能散发出他自己的特点。他甚至多次在采访中运用自己的物理专业知识,解释他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秘诀。在他看来,“大学生应该有一个他们在学习之外热爱的梦想。现在,跳高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我职业生涯的一半都在做。”
有趣的是,这次与王宇交手的户部直人也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日本筑波大学的博士学位——看来,除了田径比赛,两人或许还能在场外交流学术技能。
在真正的一线冠军中,不乏国内外体育界的真正学者。哈佛学者林书豪、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谢军,以及英国唯一被选为“公共语言之王”的教授 Arsene Wenger 教授,使他们在体育领域成为独特的标杆。
体育与教育相结合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另一种方式。王宇的成功说明了这一点。放眼体育界,绝大多数国家的精英运动员主要是大学生运动员或前大学运动员。
学校为精英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场馆、科研等条件。体育已成为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运动员的存在本身就是大学人才培养和高校校园体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运动员的涌现,中国的校园体育有望在竞技体育发展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校园体育的广度和深度出发,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学生运动员开辟一条完整的向上通道。高等生冠军的出现,无疑是中国体育进步的又一体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ongxinglongchang.com/html/tiyuwenda/9581.html